天津市教委近期公布了一項關于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創新計劃,旨在通過分階段、分層次的實施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根據《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實施意見(試行)》,天津市計劃在2025年春季學期先行選取6所國家級中小學作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同時選擇部分區域和其他中小學校進行試點。
從2025年秋季學期開始,這項計劃將在全市范圍內所有中小學校全面鋪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學內容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小學低年級學生將主要通過感知和體驗的方式接觸人工智能技術,而高年級段和初中生則將側重于理解和應用。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們將有機會參與到人工智能項目的創作和前沿應用中去。
在課程設置上,天津市教委規定,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將開設《人工智能基礎》地方課程,每周安排1課時,每個年級總課時不少于30節。高中階段的學生則可以在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選擇修習人工智能相關的必修模塊,以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素養。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天津市還將積極推動產學研用的結合,聯合人工智能企業、高校、研究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等多方力量,共同研發一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學習類課程和教學案例,為教師們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天津市教委對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視,也預示著未來教育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學生們將有機會更早地接觸到前沿科技,為未來的科技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