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交融,工業互聯網作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關鍵支撐,正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近日,國家相關部門在一場經濟數據發布會上,詳細披露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最新進展。
據權威報道,我國在工業互聯網體系化發展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就,走在了全球的前列。目前,國內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工業設備連接數已經突破了1億臺(套)大關,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廣泛覆蓋,也體現了其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進一步指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已經實現了對41個工業大類的全面覆蓋。去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的規模超過了1.5萬億元,并帶動了近3.5萬億元的經濟增長。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工業互聯網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推動工業互聯網的高質量發展,謝存透露,我國將加快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意見,旨在打造“5G + 工業互聯網”的升級版。同時,我國還將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和設施建設升級,加快工業5G芯片、模組、智能設備等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推廣,以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力。
去年12月,工信部印發了《打造“5G + 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到2027年的發展目標。該方案指出,“5G + 工業互聯網”將廣泛融入實體經濟的重點行業領域,網絡設施、技術產品、融合應用、產業生態和公共服務等五方面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還將建設1萬個5G工廠,并打造不少于20個“5G +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
在去年的11月,我國已經公布了2024年“5G +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的名單,包括南京、武漢、青島、深圳、蘇州、上海、寧波、廣州、沈陽和成都等城市在內的10個城市成功入選。這些城市將作為先行先試的典范,為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深入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也促進了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隨著“5G + 工業互聯網”的不斷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未來將更加光明,將為全球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支撐。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需要持續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