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視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欄目的一則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報道聚焦于果味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的潛在威脅,曝光了這類產品如何瞄準并吸引青少年群體。報道播出后,相關部門迅速采取行動,展開了針對性的調查和整治。
據報道,深圳市煙草專賣局在近期不僅加強了對線下電子煙經營場所的摸排工作,還組織專業力量對網絡售賣電子煙的線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判。他們深挖售賣背后的制售網絡,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抖音、拼多多、閑魚、淘寶、嗶哩嗶哩等多個平臺上的涉煙信息已被累計處置下架6680條。相關部門表示,將持續跟進平臺的改進情況,并已經排查出多個疑似售賣非法電子煙的商戶線索,這些線索已及時移交給屬地煙草部門進行深入調查處理。
為了進一步探究果味煙彈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記者將部分線上線下購買的果味電子煙煙彈送往了國內權威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所有送檢的樣品均不符合現行的電子煙國家標準。這一結果引發了公眾對果味電子煙安全性的擔憂。
據上海新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介紹,檢測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在于霧化物中超量使用了涼味劑WS-23。這是一種使用較為普遍的涼味劑,能夠帶來持續的清涼感,降低煙堿刺激,改善產品口感。然而,在此次檢測的5款產品中,WS-23的超量程度達到了1.8倍到5.8倍不等。過量添加WS-23不僅會降低人體對尼古丁的感知,誤導消費者過多使用電子煙,還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
記者還發現,在多個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上,存在大量外形與電子煙高度相似的所謂“不含尼古丁的電子口腔噴霧產品”。這些產品打著健康的旗號,實則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深圳市煙草專賣局專賣監督管理處副處長明確表示,依據《電子煙管理辦法》和《電子煙》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這類不含尼古丁的變異電子煙同樣屬于電子煙監管范疇,不能違法生產銷售。他指出,一些所謂的本草類電子煙產品,其霧化物成分不透明,未經嚴格檢驗檢測,存在質量安全風險。同時,一些虛假宣傳也會誤導消費者,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吸食,引發巨大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