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紅書平臺因“高頻讀取用戶信息”的爭議被推上風口浪尖。小紅書官方賬號“薯管家”發布公告,對這一爭議進行了正式回應。
小紅書堅決否認在未經用戶授權的情況下讀取用戶位置信息。平臺方面解釋稱,個別用戶遇到的高頻讀取現象可能與個人使用習慣有關,特別是在使用“同城-探索”或“搜索附近地點”功能時,系統需要更頻繁地采集位置信息,以確保服務的精準性。然而,有用戶反饋,即便很少使用“本地”頁面,只要小紅書處于運行狀態,其訪問位置的頻率竟高達每秒一次,這一發現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質疑。
與此同時,小紅書的AI應用“點點”也被卷入另一場風波。有網友爆料,“點點”直接取用小紅書用戶的內容作為AI語料,這一行為迅速引發爭議。在大數據時代,用戶信息被應用平臺授權使用已成常態,但數據確權模糊、流轉路徑不透明,使得公眾對自身信息的實際控制權長期處于缺失狀態。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這種信息控制的真空化問題正不斷加劇。
小紅書的“點點”AI搜索產品,曾在評論區推出一個新功能,用戶只需輸入“@點點”,即可快速召喚出AI進行互動。點點以其毒舌刻薄、陰陽怪氣的風格迅速走紅,吸引了大量網友參與互動。然而,這一功能在火了不到一周后,就因被指“盜用”用戶內容而引發爭議。有網友發現,自己在小紅書發布的圖片或文章,被點點App直接引用,且沒有水印,用戶可直接保存。這一行為被創作者視為“盜用”,因為他們的作品被AI毫無成本地放在搜索結果里,供其他人任意下載使用。
目前,小紅書官方已悄然下線了點點在評論區的召喚入口,并刪除了相關宣傳筆記。這一事實已得到小紅書官方運營的證實。但關于AI應用是否直接“盜用”用戶內容作為數據庫語料的爭議,小紅書方面尚未給出正面回應。
無獨有偶,GPT-4o的圖像生成功能也因版權爭議而備受關注。該功能可以從文本提示直接生成圖像,不再調用獨立的DALL-E文生圖模型。一時間,大量吉卜力風格的圖片風靡網絡,連OpenAI CEO也換上了吉卜力風格的頭像。然而,版權爭議也隨之而來。有網友發問:AI應用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使用知識產權作品進行“改造”,是否屬于剽竊?盡管吉卜力風格作為一種藝術風格不受版權法直接保護,但模仿其風格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尤其是當創作的作品利用了原創者的聲譽或降低了其價值時。
關于AI生成內容的歸責問題,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AI通過碎片化采集信息,其過程往往缺乏透明性。用戶既無法知曉原始數據是否被用于訓練,也難以識別AI生成內容中是否隱含其個人信息。專家指出,用戶在向AI提問時,相關提示詞可能涉及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如果服務商想要儲存、再加工,需要明示用戶并征求其同意。然而,這一“征求同意”的過程往往被企業隱藏在一系列使用條款里,讓用戶難以察覺。
在AI時代,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和版權,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法律也需要與時俱進,為AI生成內容的歸責提供明確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用戶在享受AI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不會犧牲自己的隱私和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