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媒體報告揭示了美國市場上幾家主要汽車制造商的平均關稅成本情況,其中特斯拉、本田和Lucid位列前三,關稅成本分別為每輛車1627美元、2263美元和2380美元。這一數據從側面反映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的極高融入度,其關稅成本相較于其他車企更低。
然而,盡管特斯拉在關稅成本上占有優勢,但其近期在股市上的表現卻令人擔憂。華爾街知名分析師丹·艾夫斯在一份周日發布的報告中,大幅度下調了特斯拉的目標股價,從原先的550美元降至315美元,下調幅度高達43%。這一消息無疑給特斯拉的股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并且上周末其展廳還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抗議者紛紛指責馬斯克的管理方式存在問題,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劇了特斯拉的市場壓力。受此多重不利因素影響,特斯拉的股價在上周四和周五兩天內暴跌了15%,今年以來累計跌幅更是超過了40%。
與此同時,專注于全球汽車生產的咨詢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分析師薩姆·菲奧拉尼也指出,北美汽車業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生產體系,任何微小的擾亂都可能對車價產生重大影響,并抑制消費需求的增長。他警告說,如果關稅繼續上漲,美國新車的平均售價可能會增加數千美元,這將使得普通消費者更加難以承受購車的成本。
特斯拉的市場困境以及行業分析師的警告,共同揭示了美國汽車產業當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關稅政策的變動、消費者信心的波動以及企業內部的運營壓力,都在對美國這個傳統行業的未來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特斯拉而言,如何在成本控制與市場信心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其接下來能否走出困境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