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領域傳來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楊維廉,這位曾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總體設計部擔任研究員的退休干部,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離世,享年84歲。消息由“總體設計部離退休辦”公眾號發布的訃告傳出,讓眾多同行與后輩深感哀悼。
楊維廉的一生,是與中國航天事業緊密相連的一生。他1941年出生于浙江建德,自幼便展現出卓越的數學天賦。1958年,年僅17歲的他以數學滿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專業,為日后的航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航天領域后,楊維廉更是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2001年,他受命負責嫦娥一號衛星的飛行軌道設計工作。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因為衛星無法直接由運載火箭送入最終運行的空間軌道,而需要經過復雜的“變軌”過程。這一過程中,衛星軌道測量、發動機點火時間的計算、遙控技術等各個環節都需精確無誤。
面對這一全新課題,楊維廉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力與專業素養。他帶領科技人員深入研究,最終采用了“圓錐拼接法”,為嫦娥一號找到了一條獨特的地月轉移軌道。這一創新性的設計不僅確保了衛星能夠順利奔月,還因為軌道設計合理、控制精準,使得嫦娥一號在“奔月”途中節省了大量燃料,從而延長了衛星的使用壽命。
據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透露,得益于楊維廉及其團隊的杰出工作,嫦娥一號衛星的使用壽命因此延長了整整一年。這一成就不僅為中國航天事業贏得了寶貴的經驗與技術積累,更為后續的月球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