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種新型電信詐騙案件頻發,引起了廣泛關注。詐騙者打著關閉“百萬保險”的幌子,冒充醫保局、保險公司、支付寶等權威機構或平臺的工作人員,利用公眾對保險服務了解不足的特點,實施詐騙行為。
不僅普通民眾成為詐騙目標,就連高等學府內的師生也未能幸免。清華大學官方通報顯示,近期該校發生了多起冒充客服的網絡詐騙案件,專門針對高校師生群體。
具體案例中,清華大學一位老師接到了自稱某短視頻平臺客服的電話,對方聲稱該老師在平臺上誤開通了一項高額保險業務,若不及時取消,將按月扣除高額費用。老師信以為真,按對方指示操作,過程中對方提出通過屏幕共享協助,這引起了老師的警覺。
隨后,該老師迅速與清華大學保衛處反詐勸阻中心聯系,得知這正是一起典型的冒充電商客服詐騙案件。保衛處提醒,詐騙者常常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假冒平臺客服,以退款、賬戶安全等為由,誘騙受害者透露銀行賬戶信息或進行轉賬。
此類詐騙手段多樣,包括冒充官方客服、發送含有釣魚鏈接的短信、誘導下載含木馬病毒的軟件等。詐騙者利用這些手段,不僅騙取受害者的信任,還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造成財產損失。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師生們應避免隨意泄露個人資料,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在未確認電話或短信真實性之前,切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賬操作。同時,定期更新賬戶密碼,并使用復雜密碼,以提高賬戶的安全性。
面對日益猖獗的電信詐騙,提高警惕、加強防范意識是保護自身財產安全的關鍵。清華大學保衛處的提醒和建議,對于廣大師生乃至全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