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智能輔助駕駛(簡稱“智駕”)技術迅速成為各大車企競相角逐的核心領域。步入2025年,這一趨勢愈發明顯,比亞迪、長安、吉利等品牌紛紛推出大規模智駕普及方案,成功將這一高端配置下探至十萬元價格區間。
然而,經過一年多的迅猛發展,智駕市場的狂熱情緒開始逐漸降溫。4月16日,工信部發布公告,要求汽車生產企業對組合駕駛輔助系統進行充分測試驗證,明確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嚴禁夸大和虛假宣傳,確保切實履行告知義務,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水平。
緊接著,有消息稱監管部門認為“智駕”一詞容易誤導消費者,因此督促車企應明確使用“輔助駕駛”這一表述。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智能駕駛”均屬于L2級別的輔助駕駛,在法律認可的自動駕駛(如L3、L4、L5級別)到來之前,“智駕”僅是一個營銷詞匯,并不具備法律意義。
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輔助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地平線在這一輪智能化浪潮中受益匪淺。在4月18日舉行的產品發布會上,地平線CEO余凱表示,監管部門對“智駕”的嚴格監管有助于澄清市場迷霧。他指出,當前車企對“智駕”的定義過于模糊,而大多數消費者由于缺乏專業知識,難以準確區分智駕的邊界。
地平線在發布會上強調,其征程6P芯片支持全場景的高階輔助駕駛功能,包括城區和高速NOA,以及端到端VLA(視覺-語言-行為)大模型輔助駕駛系統,能夠識別各類交通元素和風險,并做出相應決策。得益于征程6P的性能提升,地平線推出了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這也是目前智駕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
監管趨嚴并未阻礙智駕行業的發展,而是旨在規范車企的營銷行為,提升消費者對輔助駕駛的認知,確保用戶安全使用。據界面新聞報道,工信部會議圍繞車輛輔助駕駛的測試、宣傳、功能安全等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包括不允許未經審批的公開測試、規范宣傳、禁用部分功能等。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發表了相關文章,建議車企建立相關機制,幫助新用戶快速掌握智能網聯汽車及其輔助駕駛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項,以減少交通事故對品牌形象的不利影響。文章明確指出,企業必須真實、全面地提供有關智能網聯汽車駕駛自動化等級、系統能力、系統邊界等信息,不得夸大系統能力或進行引人誤解的宣傳。
隨著監管的收緊,車企也開始轉向更具法律意義的L3級自動駕駛。今年以來,華為、小鵬、極氪等品牌紛紛表示將推出L3級自動駕駛方案。對用戶而言,L3級自動駕駛的最大意義在于,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事故,責任將由車企承擔,這無疑比當前的“智駕”更加規范。
然而,盡管車企對L3級自動駕駛熱情高漲,但技術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推出時間可能會推遲。不過,這同樣為第三方輔助駕駛提供商帶來了更多機會。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認為,自動駕駛的總體發展趨勢仍將以第三方方案為主,因為每家車企都自研智駕方案會導致成本上升,不利于整體降本。
對于地平線而言,監管的收緊不僅不是阻礙,反而可能成為其蓄勢待發的新機遇。隨著市場的逐步規范和消費者對輔助駕駛認知的提升,地平線有望在未來的智駕市場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