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來自寧德的7歲女孩小怡,因視力急劇惡化至0.2,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福州愛爾眼科醫院進行求治。起初,家人擔憂這可能是某種嚴重的眼部疾病,然而,一系列精密的醫療檢查卻揭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真相。
經過散瞳驗光、視覺電生理(VEP)檢查以及眼底檢查,醫生們驚訝地發現,小怡的眼球結構完好無損,視力下降并非源于任何器質性病變。她的雙眼屈光度正常,眼球運動也未出現異常,進一步排除了弱視的可能性。
在進一步的溝通中,醫生逐漸揭開了視力下降背后的秘密。原來,小怡的父親工作繁重,而母親在半年前誕下弟弟后,將更多的注意力傾注在了新生兒身上,這使得小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落差。這種心理壓力逐漸累積,最終以一種特殊的形式——視力下降,表達了出來。
醫生解釋說,小怡所患的是一種名為“癔癥性視力下降”的心理疾病,它是由大腦皮層受到刺激后引發的非器質性視覺障礙。這種疾病在6至12歲之間、性格內向且情感敏感的兒童中尤為常見,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們采取了心理疏導和鼓勵表揚的方式,幫助小怡逐步重建自信。令人高興的是,經過一系列的心理干預后,小怡的視力迅速恢復到了正常的1.0水平。這一轉變不僅讓小怡和她的家人松了一口氣,也為醫生們帶來了極大的欣慰。
針對這一案例,專家提醒廣大家長,尤其是多孩家庭的父母,要時刻關注每個孩子的心理需求,確保給予他們平等的關愛和關注。避免讓孩子產生被忽視的感覺,是預防類似“心病”發生的關鍵。同時,對于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和環境調整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