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ES 2025大展上,智能眼鏡無疑是展會的明星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雷鳥創新推出的最新AI智能眼鏡——雷鳥V3,憑借其AR1平臺、索尼IMX681傳感器以及中文AI功能,在眾多展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筆者也因此萌生了購買智能眼鏡的念頭,并在詳細了解后,決定以雷鳥V3作為自己的智能眼鏡初體驗。
巧合的是,筆者在線下門店下單后不久,雷鳥創新便聯系到筆者,提出可以提供一副雷鳥V3供體驗。盡管借測機會難得,但考慮到筆者自身近視,而借測機為平光版,最終筆者還是決定使用自己購買的零售款進行評測,以便更貼近真實用戶的視角。
經過一個月的深度體驗,筆者對雷鳥V3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以下是購買前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
首先,雷鳥V3的佩戴舒適度如何?相較于常規眼鏡,雷鳥V3確實更重一些,單鏡框重量約為39克,搭配蔡司1.74樹脂鏡片后可達50克。然而,得益于合理的電池布局和獨立鼻托設計,雷鳥V3并未給筆者帶來明顯的壓耳或壓鼻不適感。僅在初次佩戴時稍有感覺,幾天后便逐漸適應。
其次,戴上雷鳥V3能做什么?除了基本的眼鏡功能外,雷鳥V3還具備拍攝、音頻和AI三大功能。作為賽道日玩家的筆者,對第一人稱拍攝功能尤為青睞。雷鳥V3能輕松記錄賽道上的每一個精彩瞬間,且操作簡便,短按拍照、長按錄像。橫屏模式可拍攝9分鐘1080P視頻,豎屏模式則可拍攝3分鐘1440P視頻,靈活性遠超meta Ray-Ban。
不過,雷鳥V3在拍攝方面也存在短板,如快門延遲和HDR算法過于積極等問題。續航方面略顯不足,滿電情況下僅能支持約三小時持續播放時間。但雷鳥創新的解決方案頗為巧妙,支持用手機給眼鏡充電,且邊充邊用,有效緩解了續航焦慮。
在音頻方面,雷鳥V3的表現同樣不俗。盡管作為開放式氣導耳機,隔音降噪能力欠佳,但在音質上卻超出了筆者的預期。音質水平大致相當于入門平頭塞,且音頻延遲控制在50ms之內,足以滿足日常聽歌需求。
至于AI功能,雷鳥V3的想法超前,但實現效果仍有待提升。目前,雷鳥V3的AI功能需依賴云端大模型,且缺乏上下文記憶能力。這意味著,盡管它能識別并回應多種指令,但在連續對話或復雜場景下,表現仍有待加強。
耐用性方面,雷鳥V3采用一體化設計,與傳統板材眼鏡相似。鏡框鏡腿較粗,為抗扭剛性提供了保障。但清潔方面略顯不便,需手工清潔,無法整機下水。
軟件方面,雷鳥V3對應的App存在連接不穩定、不支持雙連等問題,且更新頻繁,有時會影響用戶體驗。但這些問題相對容易解決,通過OTA升級即可逐步優化。
最后,關于是否需要購買智能眼鏡,筆者認為這并非必需品,但值得提前體驗嘗鮮。對于視頻創作者或希望記錄生活點滴的人來說,雷鳥V3的第一人稱視角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它能帶來沉浸感和真實生活氣息,為Vlog創作增添全新視角。
盡管智能眼鏡距離真正的AR世界還有一定距離,但雷鳥V3等產品的出現,無疑為虛擬現實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們輕巧、便攜、生活化,讓用戶在不顯得突兀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