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突如其來的7.9級地震震撼了緬甸,成為2025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第17次六級及以上地震事件,同時也是威力最為強大的一次。這場地震發生于3月28日,迅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面對這一重大自然災害,中國迅速響應,展現出了大國擔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在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響應機制,利用先進的衛星技術為救援行動提供關鍵信息支持。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中國對國際救援合作的積極態度,也彰顯了中國航天技術在災害應對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實時掌握受災區域的詳細情況,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緊急調度了多顆在軌衛星進行觀測。高分四號、高分三號、環境減災二號05星、高分七號以及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等14顆衛星被迅速安排對災區進行高密度成像。這些衛星通過綜合統籌、測控資源協調和成像指令的快速調整,確保了數據的及時獲取和傳輸。
據統計,截至3月29日下午,已有多達20次的衛星成像任務被成功執行,共獲取了16景有效的災后數據,并分享了3景歷史數據以供對比分析。這些數據為救援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災害現場信息,有助于他們更準確地判斷災情、制定救援計劃。
從高分四號衛星采集的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震對緬甸部分地區造成的破壞。這些圖像不僅記錄了災害的嚴重程度,也為后續的災害評估和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通過對比災前和災后的光學衛星圖像,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地震帶來的變化。高分一號03衛星在3月16日采集的圖像與資源一號02D衛星在3月29日采集的圖像形成了鮮明對比,展現了地震對災區地貌的深刻影響。
在緬甸曼德勒地區,地震前后的光學圖像對比圖更是令人震撼。這些圖像不僅記錄了災難的殘酷,也見證了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的堅韌與不屈。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緬甸地震災害的發展情況,并安排專人持續獲取衛星遙感圖像數據。這些數據將為震后的搶險救災、災害評估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遙感衛星數據保障和分析服務,助力緬甸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