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取得了一項突破性進展,他們專為盲人設計了一款創新的“AI 眼鏡”,極大地提升了視覺障礙者的導航體驗。這一重要成果已在Nature的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發表,并榮獲Nature的頭條推薦。
這款可穿戴的多模態視覺輔助系統集成了尖端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眼鏡上的攝像頭捕捉周圍環境圖像,并進行實時分析。當佩戴者接近障礙物或特定物體時,系統會立即啟動骨傳導耳機發出語音提示,同時在手腕上的特殊“人造皮膚”上產生震動,引導用戶避開兩側障礙,選擇最安全的行進路線。
在軟件層面,研究團隊精心定制了AI算法,以確保系統能夠精準匹配實際應用場景和用戶需求。硬件方面,他們則創新性地開發了可拉伸的感官-運動人工皮膚,不僅提升了穿戴的舒適性,還有效補充了音頻反饋,增強了系統的整體性能。
研究團隊還引入了自供電的摩擦電智能鞋墊,這一設計能夠將真實用戶與虛擬環境完美融合,使盲人在虛擬場景中進行高效訓練成為可能。結合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多感官反饋,該系統在導航和后導航任務中均表現出色,這一效果在虛擬環境和真實世界測試中均得到了驗證。
在實際應用中,研究團隊招募了20名盲人和部分視力障礙者參與測試。在室內迷宮測試中,有12名參與者成功避開了所有障礙物。而在真實世界測試中,8名參與者不僅能夠在城市街道上自如行走,還能輕松穿越擺滿家具的會議室。
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不僅為開發用戶友好的視覺輔助系統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視障人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這一創新成果有望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為更多視覺障礙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