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時代的新浪潮中,AI寫作正悄然改變網絡文學的生態。從昔日的段子手到如今能夠編織數十萬字長篇小說的“文字編織機”,AI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滲透進網文圈,成為不容忽視的創作力量。
番茄、起點、晉江等知名網絡文學平臺上,AI小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少讀者或許在不知不覺中已沉浸于這些由算法精心“烹飪”的“預制菜”小說之中。付費章節中的AI優化文案,雖偶遭吐槽,卻也憑借其集合熱門梗與經典劇情的能力,牢牢吸引著讀者的眼球,流量直逼甚至超越了許多原創作者的心血之作。
面對AI寫作的沖擊,一場針對網文新手的“AI寫作訓練營”風暴席卷而來。這些訓練營承諾,只需掌握提示詞,便能操控AI生成故事,讓文學夢想觸手可及。然而,真相卻是AI生成的內容需反復打磨,情節同質化嚴重,真正能簽約的學員寥寥無幾。盡管如此,依然有無數懷揣夢想的寫作小白被“只要會打字,就能當作家”的口號吸引,紛紛涌入這一新興領域。
華東師范大學團隊的一次嘗試,以國內大語言模型為基礎,結合提示詞工程與人工潤色,僅用一個半月便完成了百萬字玄幻小說《天命使徒》的創作,速度驚人。然而,作品質量卻飽受詬病,劇情邏輯斷裂,人名地名頻繁出錯,情感表達更是蒼白無力。AI寫作的硬傷,在這部作品中暴露無遺。
打開網絡文學,雷同的劇情、相似的角色名如同復制粘貼般充斥眼球。AI制造的“文字鏡像迷宮”讓讀者逐漸失去新鮮感,陷入審美疲勞。在這個算法自我復制、同質化基因肆虐的時代,人類作者的情感與創意成為了抵御AI侵襲的最后防線。那些蘊含深刻思考、獨特構思與價值觀輸出的作品,依然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
面對AI寫作的沖擊,各大網絡平臺紛紛采取行動。起點文學全面禁止AI生成內容,晉江實施分級管控,閱文升級“作家助手”強調AI輔助而非替代創作。番茄小說也推出了新的管理規定,對檢測到AI痕跡的賬號進行永久封禁。這一系列舉措,無疑是對原創作者的有力支持,也是對AI寫作亂象的有力打擊。
在這場AI與人類作者的較量中,人類創作者的優勢逐漸顯現。AI雖能迅速生成大量內容,卻缺乏真正的情感與創意。而人類作者則能深入挖掘內心世界,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正如一位編輯所言:“AI是我們遞出去的筆,但握著這支筆的,永遠是那些眼里有光、心中有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