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SU7車輛發生的一起事故引發了廣泛關注。國家應急管理部對此事件作出正式回應,明確指出當前市場上銷售的智能駕駛車輛,其功能級別最高僅達到L2級,提醒公眾切勿過度信賴或神化自動駕駛技術。
國家應急管理部在針對3月29日小米SU7事故的通報中,詳細闡述了依據我國《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標準,自動駕駛技術被細致劃分為從L0至L5的六個層級。特別指出,L0、L1、L2級均被定義為輔助駕駛系統,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當前,市面上所有智能車輛所提供的駕駛輔助功能,均不超過L2級范疇。
通報進一步強調,隨著智能輔助駕駛功能逐漸成為眾多新能源車型的標配,部分駕駛員對此產生了過度依賴,甚至錯誤地將其等同于無人駕駛,出現了諸如雙手離開方向盤、分心駕駛甚至睡覺等極度危險的行為,這無疑給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重大隱患。
國家應急管理部在通報中著重提醒,汽車制造商在宣傳智能駕駛功能時,必須避免誤導消費者,應強化安全提示和硬性監控措施。同時,也告誡廣大駕駛員,智能駕駛僅是一種輔助工具,鑒于道路狀況瞬息萬變,系統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的判斷與決策。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持續進步,對于智能駕駛技術的敬畏之心顯得尤為重要。汽車制造商需堅守安全底線,不斷提升技術安全性;而駕駛員則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牢牢掌握駕駛主動權。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我國尚未批準任何L3級量產車型上市。在智能駕駛車輛發生事故時,法律責任將由駕駛員承擔,而非汽車制造商。這一規定已引發多起責任歸屬糾紛,成為當前智能汽車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