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行業迎來了折疊屏的新紀元,華為與三星分別在2019年推出了Mate X和Galaxy Fold,引領了這一潮流。隨后,OPPO、vivo、小米、榮耀以及moto等品牌也相繼加入,紛紛推出了自家的折疊屏手機。然而,在這場折疊屏手機的競賽中,蘋果似乎一直保持著冷靜與審慎的態度。
盡管蘋果在折疊屏技術方面申請了不少專利,但遲遲未見其推出相關產品。許多蘋果粉絲認為,蘋果并非無法制造折疊屏手機,而是出于對完美體驗的執著追求,不愿將未達標準的產品推向市場。然而,近日有消息稱,蘋果或將在2026年打破沉默,正式發布其首款折疊屏手機。
據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報道,蘋果的這款折疊屏手機將采用橫向折疊設計。同時,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進一步透露,該手機內屏尺寸為7.8英寸,外屏為5.5英寸,支持Touch ID,但不再配備Face ID。在厚度方面,展開狀態下為4.5-4.8毫米,折疊狀態下則為9-9.5毫米。這些配置雖然并不算是獨樹一幟,但蘋果真正的殺手锏在于其所采用的鉸鏈材料——液態金屬。
液態金屬,這一名詞聽起來或許會讓人聯想到流動的金屬,但實際上,蘋果所采用的液態金屬更準確地說是一種“非晶合金”,它屬于固態材料。在微觀狀態下,非晶合金的原子排列呈現出短程有序、長程無序的亞穩定結構,這種特性使得它兼具玻璃和金屬的優點,具有極高的耐磨性、強度、彈性和硬度。
蘋果之所以選擇非晶合金作為折疊屏手機的鉸鏈材料,是因為它能夠有效提升屏幕的平整度、耐用性,并實現無折痕效果。據郭明錤透露,非晶合金的堅韌耐用特性能夠讓屏幕在展開時保持平整,最大限度地減少折痕的出現。這種材料的應用,無疑是蘋果對打造完美折疊屏手機目標的又一次重要嘗試。
然而,非晶合金的應用并非沒有挑戰。由于其高昂的成本,每臺折疊屏iPhone的非晶金屬材料成本就高達70-100元。考慮到加工成本、良品率等因素,折疊屏iPhone的鉸鏈總成本可能會遠超普通鉸鏈。這也使得折疊屏iPhone的預估起售價高達2299美元(約合人民幣16700元),遠高于目前市場上其他品牌的折疊屏手機。
盡管如此,蘋果在材料創新方面的決心依然堅定。早在iPhone 15 Pro系列中,蘋果就率先采用了鈦合金中框,為產品減重并提升了質感。這一創新隨后也被小米、三星等廠商跟進,成為旗艦機的新標配。如今,蘋果再次在折疊屏手機領域邁出重要一步,選擇非晶合金作為鉸鏈材料,無疑是對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的又一次極致追求。
對于消費者而言,折疊屏iPhone的推出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選項。盡管其價格高昂,但若能真正實現無折痕、高耐用性的折疊屏體驗,并輔以優秀的軟件適配,那么蘋果在折疊屏手機領域的霸主地位或許將指日可待。